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党群工作>>理论学习

“未来工匠”的摆渡人——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少坤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0

刘少坤,1978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他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带领学校计算机技术系由弱到强,成为学校标杆。他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他锚定“教师能力提升”,磨炼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带领团队搭建的各类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场景。入选国家级职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学生上课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参加工作20 年,刘少坤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执着和热爱,坚守在职业教育讲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未来工匠”。勤钻研,他全力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教师,刘少坤并不是科班出身。2003 年 7 月,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少坤到学校报到时,通知他 9 月开学给学生讲《计算机网络技术》《C 语言》两门课。“虽然大学期间,我这两门课,但真要讲给学生,那可是两回事。”刘少坤回忆说,那个暑假他反复研读这两门课的教材,但开学后的第一课还是没讲好,“太紧张了,粉笔断了三次,一堂课下来整个后背都是湿的,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反应也不积极。”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并不容易。刚上班那几年,刘少坤除了上课,就是钻研技术、教法。为了克服技能恐慌,他不断学习和进修,自学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交换机等与网络知识相关的内容;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整个专业,他用三年的时间把本专业的 10 门核心课程都给学生讲了一遍……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除了个人技术过硬、工作勤奋,还要因材施教。每次下课,刘少坤都会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天,询问他们课程中有什么不懂的,“聊天便于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高考订单班的学生成绩好,但有的比较闷;中职直升高职的学生表达能力高,但有的基础差。刘少坤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创新课堂教学,采取学生自学、自问、小组交流、组际讨论的形式,“学生学不学,要看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有没有学通弄懂,上台讲一讲就知道。”2009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张涛至今记得,他第一次上台汇报时的场景。“我当时比较紧张,按照书上的定义讲得比较死板。刘老师建议我跟实际生活的事例相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如今,张涛已经是北京绿色苹果技术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在培训员工时,还常常用刘老师教给的方法。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这些年,刘少坤获得很多荣誉:2017 年,获得职业教育最高奖——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019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22 年,当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023 年,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重实践,他夯实“未来工匠”的根基机器人送餐到桌,窗帘、灯光手机控制……9 月 1 日下午,记者走进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创客咖啡大厅时,刘少坤自豪地介绍,这些当年都是他们的学生设计调试的。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动手能力的培养。“2017 年,双创基地装修时,涉及室内设计、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我们老师带着学生自主开发设计,仅仅用了 45 天就全部完成。”刘少坤解释说,现在这些设计已经非常普遍,但当时还很新鲜,好多人专门过来看送餐机器人。如今,这个双创基地也变成了该校计算机技术系的实训基地。每年都有学生过来,他们会提前把软件程序全部删除,让学生们重新设计,并且全面正常运行后才算过关。职业技能大赛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2011 年,在全国“H3C 杯”网络技能大赛中,刘少坤带领 3 个学生团队冲进决赛,并与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和职业学院的 300 支队伍同场竞技,最终进入前十名。2018 年,刘少坤又带领学生一举拿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赛项一等奖,这也是河北在此项目的首个一等奖。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教网络课程的老师,自己都做不了网站,如何来教学生?”成为计算机技术系主任后,刘少坤创新以项目带教学的方法,制定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三步走战略”。针对教师实操能力不够的问题,刘少坤带着教师先学着做项目。没有大项目,先做小项目;没有校外项目,先做校内项目;没有经费项目,先做免费项目。在学着做项目中,积累了经验。刘少坤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带领教师跟企业联合做项目,在合作中学开发、学规范、学经验、学标准。“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技术研发积累,我们教师也具备了独立做项目的能力。”刘少坤介绍,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带领教师团队主持完成了 30 余个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其中自主研发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大学生在线考试系统”等 9 个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热心肠,他帮忙没有分内分外

教师节临近,刘少坤的电话、短信、微信,又开始“频繁”起来。“老师我工资涨啦!”“老师一定要多休息啊,不要总在学校住。”…………看着这些毕业多年学生的叮嘱与汇报,刘少坤觉着很暖心,“他们已经成了我的亲人。看到他们进步成长,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刘少坤一直没有当过班主任,但在学生心中,他又胜似班主任。一次,刘少坤在和学生张涛聊天中了解到,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姐姐打工供他读书,于是帮他争取了在学院机房勤工俭学的机会。“那时虽然报的计算机专业,但我没有个人电脑。”张涛告诉记者,刘老师介绍他勤工俭学,除了补贴生活,更主要的是想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参加全国比赛,压力可想而知。每逢大赛,刘少坤都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们在一起,除了技术上的指导,还有心理上的疏导。张涛记得,当时出去打比赛,在高铁上,刘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吃好吃的,本来紧绷着的神经,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不仅是对学生,对年轻教师,只要有需要,他也会尽力去帮助。2021 年,计算机技术系年轻教师耿琳报名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参赛视频必须一镜到底,要求学生和老师配合度极高,而且 4 个老师排队录,耿琳压力很大。那时刘少坤已经到了教务处工作,但老师们有什么问题还会找他,而且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耐心指导。“在修改视频同期文字材料时,刘老师教着教着,我就忍不住哭了。他一边安慰,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帮着改稿子。”耿琳回忆,那段时间,刘少坤都是白天忙完教务处的工作,晚上再赶过来帮忙。“这也是我应该做的。”谈及未来,刘少坤想了一会儿说,“我想沉下来,把自己在职教领域的教学经验总结总结,帮助更多老师热爱职教、扎根职教,帮助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节选自《河北日报》)